后期知識,六個常犯的后期錯誤(7)
對于新手,后期處理時,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,本篇列舉了六個新手常犯的小毛病,以免大家再犯。
“先學會后期才開始拍照”的人少有,就算你是一個攝影大師,面對后期也有一個從零開始的新手期。既然是新手,那就必然會經過一個摸索嘗試的過程,在不斷犯錯中才能進步。下面列舉的這6個問題,犯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犯過還不承認!
作為一個有覺悟的攝影愛好者,當你開始使用RAW格式替代JPEG的時候,就說明你對后期開始有所期待了。但開始時,你會發(fā)現RAW格式照片看上去都是灰蒙蒙、淡然無味的,這是因為它保存的是相機拍攝時的原始數據,而你覺得“直出”JPEG之所以好看,其實是因為它經過相機的預設算法處理過了。既然RAW格式的照片味道這么“寡淡”,想必很多朋友就想為它“添油加醋”了,但用力過猛反而會弄巧成拙喔!就像做菜,再好的食材也又燒焦的時候。
一、過分追求暗部細節(jié)
有些朋友對照片的理解有個誤區(qū),認為更清楚的、包含更多細節(jié)的照片就是好照片,為此將照片的暗部全拉亮,導致照片的明暗層次全部丟失。為了細節(jié),降低了反差,弱化了視覺刺激,把本來好看的照片變得平淡,這不是適得其反嗎?該亮的地方亮,該暗的地方就暗,你是在創(chuàng)作攝影作品,而不是給檔案拍記錄照。要那么多細節(jié)干什么?過度拉亮暗部不僅會使畫面看上去不自然,還會因為過亮造成后期噪點。當然,一些特殊的后期效果除外,如HDR技術,通過高動態(tài)范圍的影像渲染來獲得更多的畫面細節(jié)。
二、飽和過頭,令人生膩
不同的鏡頭,不同的光線條件,都會導致照片的顏色有所偏差,尤其是Raw直出的源文件,你會覺得照片平平淡淡沒有“味道”。于是,有許多朋友就在后期給照片加飽和,一定要調到色彩斑斕、濃郁德味才滿意。調整飽和度的確是快速改善畫面好方法,但是它只能短時間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,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。在攝影后期中,色彩管理是一門非常講究的技術,先不說高級的色彩控制,至少得做到不令讀者生厭吧!所謂真水無香,飲料雖好喝,但終究不是水。許多新手們都習慣了智能濾鏡,只能整體拉動畫面飽和度,但你在Lightroom或是Photoshop中,可以在色相、明度、飽和度中對每個單獨的顏色分別進行調整,這樣的可控范圍就更大了。飽和不是越濃郁越好,而是越自然越好。
三、過度銳化反而畫蛇添足
記住,銳化并不能拯救虛焦!銳化是改善圖形邊緣的細節(jié)對比,從感官上給人一種更加清晰的感覺,但僅此而已。這本該是鏡頭的工作,只有鏡頭才能夠呈現出自然銳利的圖像,后期再神奇也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。(廢話,不然誰還花那么多經費去研發(fā)鏡頭呢)如上圖,過度追求銳化,容易在圖形邊緣產生白色鑲邊,本來想要提高畫面的清晰度,結果反而使得圖像變了形,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?
四、裁剪是最后的辦法
說實話,裁剪雖然有效,但它是一個非常的低級方法,因為它是對前期的輕視,話句話說,就是偷懶地重構圖。一張好的照片,從前期到后期都應該保持高水平,許多人抱著僥幸的心理,前期構圖隨便拍拍,心理惦記著“反正我后期都能調整”。結果呢?僥幸的心理只能得到僥幸的照片。能在前期完成的就不要留給后期,記住這句話,攝影終生能受益。把重心放在前期構圖,把剪裁當作不得已的最后手段,這才是一個職業(yè)攝影師應該有的樣子。裁剪既然是重構圖,就應該注意一些構圖細節(jié)。裁剪的位置(插入人像裁剪鏈接)、畫面的布局,留白與空間,元素的取舍等等,當你不得以剪裁時,這些方面都應該考慮。
五、保留一些噪點并不一定是壞事
在暗光條件或高速快門的情況,攝影師往往會被迫提高ISO,由此帶來的后果便是畫面噪點的增多。噪點雖小,問題卻很關鍵,由此還引發(fā)了相機廠商們的ISO降噪技術之爭,消除噪點也順應成了各種后期軟件的必備功能。能從硬件技術上解決噪點問題固然是好事,但是從后期技術入手,就需要酌情而定了。由于數碼算法的原因,降噪過度會使畫面變的平滑,涂抹效果嚴重,過度不夠自然。特別是細節(jié)或紋理比較豐富的圖像,會使照片看似貼圖。在“畫質減損”和“消除噪點”之間,你要把握一個平衡,為了使得畫面真實耐看,就算保留一些噪點也不是什么壞事。別犯上照片潔癖喔!
六、忘記備份原文件
這是一個后期習慣的養(yǎng)成。也許你在后期剛完成之后很滿意自己的作品,某一天回看,卻發(fā)現自己P的照片很難看(講真,經常發(fā)生),但又找不到原始的圖片文件,一張照片就白白浪費了。對于一張作品,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,留住原片,既是一個回溯的記錄,也是嘗試新方法的機會。
學習 · 提示
相關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