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幻效果,制作油潤質感的夢幻效果照片(5)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”,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,秋無疑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一個季節(jié)。武漢適逢初秋,便想著拍攝一組靜謐、夢幻、充滿唯美意境的照片。我是文科生,一直打心眼里羨慕學美術的同學能用畫筆繪制出心中的世界,所以這次無論是在前期準備、還是后期調色上,都希望能營造如畫一般夢幻的場景。道具上我們帶了畫板、畫架和一籃鮮花,服裝選擇的是米色長裙和遮陽帽,希望能為照片增添一絲藝術氣息~攝影小透明一枚,分享的心得如有不合理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、多多包涵~~~
【前期準備】
器材:佳能6D配原廠50 1.4。(全畫幅配合50定焦在戶外進可攻退可守~)地點:武漢磨山景區(qū)。(樹林較多,場地空曠,符合主題~)時間:下午3:30—5:30,天氣晴朗。(正午是較硬的頂光,面部容易產生很重的陰影,下午光線柔和)輔助:無。(其實有小伙伴同行的話,可以帶補光棒或者閃光燈,方便逆光時補光呢~)
【后期思路】
想呈現如畫一般油潤夢幻的效果,最關鍵的一步是在PS中模仿柔焦的效果。在這個基礎之上對照片中的局部進行上色,分離色調,使照片色彩濃郁,富有層次。首先想分享下我修圖的基本流程~大致分為兩大部分:第一部分是全局調色。將RAW格式底片導入到LR或者ACR中(相比JPEG的有損壓縮格式,RAW無損格式更適合進行后期),進行例如矯正鏡頭,二次構圖,設置黑白場,修改白平衡、影調等步驟。這一部分主要是為了還原優(yōu)質的底圖,并初步做一些風格化的調整,為后面的精修做鋪墊。第二部分是局部調整。它是在全局調色的基礎之上進入PS進行精細化處理(如液化,磨皮,可選顏色),以及進一步融入自己的風格,做一些特殊效果(如本次教程中的柔焦)。個人覺得局部調整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,PS中有LR或ACR沒有的圖層和蒙版以及更多的調色命令,能更精準的表達攝影師的意圖。不過這兩個部分并非是不可逆的修圖流程~有時候我仍然會反過來進入ACR中進行調整。推薦大家使用PS CC以上版本,這樣ACR就可以作為一個濾鏡重復使用,非常方便。另外,我們在前期拍攝,和導入、導出時也要注意照片的格式和色彩空間,以免出現較大的色差哦~(若照片只用作網絡分享,顯示器不是廣色域屏時,可以選擇sRGB的色彩空間~)不紙上談兵啦~我們現在就以一張圖為例來詳解流程
光圈:F2.0 快門:1/250s ISO:400 曝光補償:+2/3EV
【原片分析】
整體的色調偏灰、發(fā)悶,缺乏通透感,畫面的層次較弱,光線不突出。
PSD文件素材:http://m.theoat.com.cn/photoshop/sucai/2016/z616526.html
【具體步驟】
一、ACR預處理:
(一)基本調整:將照片以RAW格式導入到ACR或LR中,在基礎面板里我們做如下修改(這里在ACR里進行操作),主要是降低高光和白色的數值,增加陰影的數值,為的是追回更多的畫面細節(jié)~然后色溫稍微提高了一些,使畫面偏暖。
(二)HSL調整:如圖所示,將綠色色相往右(青)偏,使顏色更翠,黃色色相往左(紅)偏,分離兩者的色相,為后面的調色做鋪墊。并適當的提高黃色、綠色的飽和度和明度。
(三)鏡頭矯正:這一步是為了矯正鏡頭的畸變和暗角,PS中會存有不同鏡頭的矯正數據,刪除色差每次可以直接點上,而扭曲度和暗角的矯正程度則可以自己調整。比如我希望仍然保留一部分暗角,所以數值拉的低一些,這個還是看個人的想法啦~
(四)相機校準:這一步是為了營造色偏,調整數值如下,將綠原色的色相往青色偏一些,藍原色飽和度提高(相比直接在基本面板提高“飽和度”,提高這里藍原色的飽和度會更加自然,讓照片更加通透)
這樣我們在ACR里的預處理就完成啦,準備進入PS局部處理。假如是將照片導入到LR里的攝友們,記得導出時設置成PSD的格式哦,位深度為16位,色彩空間為sRGB~
二、PS調整:
(一)制作柔焦效果(至關重要。。1.進入PS。首先我們將背景復制一層,選擇“濾鏡-高斯模糊”,數值為30像素(若想柔焦效果更強,可適當提高數值),將混合模式改為“濾色”,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至40%(數值不固定,降低一些效果也就更自然呢)。于是我們發(fā)現照片的亮度提高,初步形成了一個發(fā)光的效果。但照片也因此發(fā)灰,缺乏對比,所以還需要第二個步驟。
2.將剛才做好的那一層ctrl+J直接復制,混合模式改成“疊加”,不透明度設置為76%(比上一層要高些,數值不固定,越高對比度越強),這一步主要是為了提高照片的對比,抵消因第一步而產生的發(fā)灰情況,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,能初步做出油潤的質感,使畫面更加干凈通透。
然后我們選擇這兩個圖層,ctrl+G,便可以將它們歸為一個組,將其命名為“柔焦組”,方便管理。并建立一個蒙版(按最下面從左往右第三個鍵),用黑色畫筆將人臉擦出來(PS中“白”代表有,“黑”代表沒有,擦黑則表示不施加該效果),記得使用低透明度的軟邊畫筆。做這一步是因為柔焦效果會讓人臉的面部銳度有所降低,但這樣人臉會變黑,所以要再建立一個提亮曲線,建立蒙版,然后ctrl+I反相成黑色蒙版,用白色畫筆擦出人臉(道理同上,白色代表“有”,即只提亮面部),這樣在亮度上人臉和周圍是和諧的。讓我們看一下整體對比:
(二)第二次ACR調色在PS CC版本之后,ACR就作為一個濾鏡存在于PS中,這將為我們調色提供了更多的選擇。ACR調色不僅僅是作為解RAW格式的預處理,我們也可以回過頭來再次利用ACR再一次加工。可能會有人會問為什么不直接在第一步里就將ACR的調整全部做完?其實修圖是一個動態(tài)的過程,并不是走一條僵硬的直線,很多效果只靠一步是做不出來的,所以需要利用多個步驟來綜合完成~而且中間的步驟順序不同也可能導致不同的效果。以此圖為例,我認為在PS里進行了柔焦的處理后照片的明度和色彩對比被進一步拉開,此時再次進入ACR中分離色彩將會更加容易(黃色和綠色),且在已有的柔焦氛圍基礎上進行上色、添加光線效果會更好、更加明顯。在ACR里,我們將進一步分離色調,從高光到暗部給它賦予從橙紅到青藍的色彩漸變,這樣符合色相環(huán)上的順序不至于太突兀,做出的效果更多了一絲夢幻。這將需要我們結合徑向濾鏡、色相、調整畫筆來綜合處理,以下是具體步驟:1.首先我們蓋印圖層(快捷鍵ctrl+shift+alt+E),然后進入ACR(快捷鍵ctrl+shift+alt+A,也可以點擊“濾鏡-Camera Raw”進入)。我們依然是在HSL面板里,將黃色色相往左拉,使其偏紅;將綠色色相往右邊拉,使其偏青,于是照片當中黃色和綠色的對比將更加明顯,色彩層次被拉開,這就為我們等下給不同明度部分上色做了一個鋪墊。
2.添加光線。色彩被拉開后我們進一步加強光線,渲染氛圍。原圖中我是一個側逆光的機位,光線從左上方投射下來,但秋日暖陽的氛圍感不強,于是我用徑向濾鏡拉一個很大范圍,中心點拖到左上方光源處,范圍從左上到右下。然后給這個范圍里提高色溫(加黃),增加曝光值,進一步的渲染光線。我們會發(fā)現照片頓時多了一絲明亮、溫暖的感覺這里有一個小技巧,那就是羽化值開到100,徑向濾鏡拉的大一些,這樣從中心到周圍的過渡將會十分柔和,不會像PS中添加鏡頭光暈的光線很生硬容易穿幫。且徑向濾鏡可以調整多個數值,操作起來更靈活,所以我平時添加光線一般都是進入ACR來進行繪制。雖然在PS中通過曲線和蒙版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,但是選取的制作和位置調整將比徑向濾鏡要復雜。
3.之后我們便開始做上色的工作啦,這回使用的是調整畫筆工具,進一步的給照片中的不同亮度區(qū)域上色,使色彩之間的過渡更加豐富柔和。如圖中我設置了多個調整畫筆,分別繪制不同的區(qū)域,高光區(qū)域我將加黃,模擬陽光的色溫,中間區(qū)域我添加了綠色,作為高光黃色和暗部青藍之間的過渡色,而暗部則添加藍色,并降低一些曝光值:
然后加一些飽和度就可以了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假如一個畫筆的調整不夠或者比較生硬,我們可以多次新建畫筆來疊加上色。
我們來看看ACR調色前后的對比:
(三)PS局部調整:
1.我們先建立一個膠片曲線,拉高黑場降低白場,提高視覺上的寬容度。但它同時也是一個S型曲線,這是為了防止照片發(fā)灰,增加對比。同時調整單通道曲線來調色,主要是在暗部加藍,高光加紅色和黃色,產生冷暖對比。之所沒有在ACR里使用曲線,是因為PS里曲線是作為一個調整圖層,能方便進行多次修改。
在ACR里調色后大致的效果就已經出來了,但是ACR同樣也有自己的局限性,那就是缺乏能精確控制色彩的工具,而且沒有圖層和蒙版,進行局部處理會有些力不從心。所以為了進一步使色彩過渡柔和,我們在PS里將使用“可選顏色”工具:
在使用可選顏色之前我們需要一些色彩學方面的知識儲備,最基本的就是認識RGB色彩模式。RGB是紅綠藍的英文簡稱,光的三原色,三色疊加產生了我們肉眼所見的各種色彩,所以我們調色實際上就是了解這三者之間的互補對應關系,從而對某一顏色實現精準調整。例如我們平時想讓藍色的天空變得更藍,可以在可選顏色里選擇調整藍色,在里面減少黃色數值。因為黃色和藍色是一對互補色,兩者此消彼長,減黃也就等于加藍,所以這樣調整之后天空的藍色將更加純粹。具體的原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噢,網上有許多文章講的更加詳細呢~
2.我們建立三個可選顏色的層,來進一步對高光到暗部的色彩進行調整。
(1)高光區(qū)域我們選擇調整黃色(因為黃色占的比例最大),將里面的青色減少(減青也就等于加紅),洋紅增加,使黃色往橙紅色偏,然后蓋上黑蒙版,用蒙版把高光部分擦出來。
(2)中間部分同理,選擇黃色,加青色和減洋紅(減洋紅也就等于加綠),讓黃色和暗部藍色之間過渡更柔和,用蒙版擦出。
(3)暗部則選擇綠色,加青色,減黃色(減黃也就等于加藍);再選擇黑色(針對畫面暗部的調整),減黃色。用蒙版擦出。最后合并成一個組,方便管理
調整完之后我們的調色部分就基本完成啦,接下來就是人物的液化和磨皮。
(四)人物調整:
1.液化。因為這張圖里人物所占的比例不大,所以液化磨皮我放在了最后一步。我們先ctrl+alt+shift+E蓋印圖層,然后對人物進行液化(快捷鍵ctrl+shift+X),稍微瘦一點上半身,把曲線突出一些就好。假如是正臉,臉頰液化的力度要適度哦~
2.磨皮。個人習慣是液化之后開始進行磨皮,放大觀察其實模特的皮膚也非常的好,磨皮我一般用的是“中性灰”。關于中性灰的具體方式大家也可以自行百度~~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加深和減淡的方式,減少面部的明暗反差,甚至重塑光影,它的優(yōu)點是不破壞肌膚的紋理質感。但缺點是擦的過多會導致局部飽和度降低,出現“掉色”的情況,那就需要提高該區(qū)域飽和度。
(黑白觀察層是為了屏蔽色彩信息的干擾,觀察面部的明暗關系,方便我們用中性灰進行加深減淡的操作)
然后我們用可選顏色單獨對膚色進行調整?刂颇w色的主要是紅色和黃色,所以為了讓皮膚更加紅潤通透,我們在紅色和黃色里分別減青、加黃。另外也單獨提高嘴唇的飽和度。
最后我們蓋印圖層,用曲線微提亮一點整體,然后銳化輸出。銳化的程度只需要人物面部的發(fā)絲清晰即可。
那么至此,這一張圖的后期流程也就完全結束啦~
最后成片:
“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”,關于后期重要的是學會一套思路,這個思路的養(yǎng)成不僅僅是靠學會工具和一套完整的導入輸出流程就可以的,更重要的是提高自我的美學素養(yǎng),養(yǎng)成藝術通感。POCO上有許多優(yōu)秀的作品,但它們絕不僅僅因為后期而出彩,更關鍵的是作品本身的內容就會觸動內心、引人深思,但我們往往提問調色參數,卻忽略了這樣做的深層次原理,甚至忽略了前期拍攝的重要性。所以,無論前期后期都需要深厚的美學素養(yǎng)來支撐,前期的主題構思、服裝搭配,后期的調色、液化都會牽涉到各種領域的知識。對于我們這些攝影小透明來說,除了技術方面還有待提高外,最根本的莫過于要沉淀深厚的美學修養(yǎng)~~這次的心得體會就暫時分享到這里啦,也很希望能和POCO上更多的攝友們一起交流,共同進步,我會留下自己的聯(lián)系方式,期待與大家一起享受攝影的樂趣~~微博后續(xù)也會有修圖視頻分享,歡迎大家關注支持啦~~微博:@繪心_Aries QQ:510045865
以上就是制作夢幻寫真效果的方法,大家學會了嗎?記得交作業(yè)。
學習 · 提示
相關教程